嫩蕨遙遙采首陽,替他苜蓿滿盤香;
誰知戊戌原同體,依樣闌干寸寸長。
一上西山有蕨生,夷齊采食博賢名;
我今三咽更知趣,求取無勞與世爭。
煮蕨推盤日百莖,膳夫何事意嫌輕;
予今已作平公友,愿學亥唐飽菜羹。
這是清代庠生、臨夏人蔣步穎在積石山麓的癿藏馬麟(曾任國民黨青海省政府主席)家做私塾先生時作的詩《食蕨菜作》,反映了蕨菜的產(chǎn)地、賢名、美味及作者的諸多聯(lián)想與感慨。蕨菜,也叫佛手,是一種久負盛名的山菜,野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人體所需的豐富的維生索,可入藥,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采摘食用,性良味美,被譽為山中奇珍,蔬菜之王,自古列為貢品。《本草綱目》載:"蕨,處處山中有之,二、三月生,拳曲如小兒拳,長則尾開如鳳尾,高三、四尺"。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云"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勿忘歸"。積石山東麓氣候濕潤,土壤有機制豐富,植被良好,林地、草地面積廣闊,植物生長茂盛,盛產(chǎn)蕨菜,年產(chǎn)量可達75~100萬公斤。近年通過外貿(mào)出口日本、美國、西歐等地,做為土特名產(chǎn),成為自治縣的拳頭產(chǎn)品之一。
積石山蕨菜有羊蕨、牛蕨之分。羊蕨莖細色呈菜綠,長在陰坡。牛蕨莖粗肥嫩,色呈墨綠,長在陽坡,為蕨中上品。一般陽歷5月是采摘蕨菜的好時機。蕨菜生長很快,出土寸許的幼苗,一夜間可長二、三寸,蕨頭呈撮手形狀是最好的采集時間,三、四天后呈展手狀時,莖桿老化即不能食,故農(nóng)諺說"蕨菜摘來是寶,不摘便是草。"每當采集時間,人們云集積石山麓,一邊采摘蕨菜,一邊漫著優(yōu)美的"花兒",那場面熱鬧極了。這時商業(yè)部門和商販也到山里扎下帳篷,搞好淹制蕨菜的鹽池,備好裝運蕨菜的桶子,收購、鹽制蕨菜。蕨菜貯存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鹽制,先精選,揀去劣條,切掉老根,扎成"把子",置于鹽池,淹制好后裝桶密封,這種方法保持了蕨菜的鮮嫩,味道純,是最常用的方法。一種是制成蕨菜干。
蕨菜的食用多煮熟涼拌,也可肉炒。在采集時間,農(nóng)人常采來鮮嫩的蕨菜,鍋里一煮,切成寸許長裝盤,熗上油,拌上鹽、調(diào)味品,澆上漿水湯,便食用,清涼解熱,味美可口,男女老少愛吃?,F(xiàn)在不論是高檔的社交宴席還是家宴,蕨菜以它豐富的營養(yǎng)和誘人的美味成為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積石山史話》董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