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宗山抗英遺址位于西藏自治區(qū)中南部江孜縣城區(qū),是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西藏愛國軍民抗擊英國侵略軍遺址。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英軍由亞東入侵西藏,沿途遭西藏人民的抵抗。1904年,英軍推進到江孜,向宗山猛烈進攻,中國守山軍民堅守陣地達3月之久,打退了英軍多次進攻,終因彈盡援絕,寡不敵眾,宗山失守。
宗山孤聳在江孜市區(qū),地勢險要,是江孜城的一個天然堅固屏障,曾是江孜宗所在地。藏語“宗”意為城堡、要塞,也是原西藏地方政權(quán)縣
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宗山建筑約建于14世紀初,主要有宗本(縣長)辦公室、經(jīng)堂、佛殿及各類倉庫等,全部依山勢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頂。建筑高大宏偉,居高臨下,氣勢壯麗。
為抵抗英軍,愛國軍民在半山前崖曾構(gòu)筑炮臺和其他防御設施,以石塊筑成高5—8米、寬4米的圍墻。英軍以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進攻,西藏軍民誓死抵抗,重創(chuàng)侵略者,后彈盡糧絕失去后援,英軍攻上宗山,愛國軍民與侵略軍進行肉博戰(zhàn),最后跳崖壯烈犧牲。
江孜宗山抗英遺址現(xiàn)存有炮臺遺址、帶彈孔的殘?zhí)箶啾谝约皷|部代本(藏軍指揮官)的一處住室。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江孜宗山抗英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