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這里居住著漢、維吾爾、回、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錫伯等28個民族的人民。
民族團結(jié),風(fēng)情萬種。十二木卡姆舞曲、麥西熱甫舞蹈令人神往。賽馬、叼羊、摔跤如醉如狂。海內(nèi)外賓客一來到這里,就會被這座城市獨特的、濃郁多彩的少數(shù)民族風(fēng)情所吸引。
歌舞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xiāng)”的譽稱,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蒙古、錫伯、烏孜別克、塔塔爾、滿等民族都能歌善舞,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駝鈴聲,新疆歌舞流傳到日本、緬甸、朝鮮、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各地。龜茲樂舞、疏勒樂舞、高昌樂舞、伊州樂舞和天山以北匈奴族的悅般樂都是見之于史冊的樂舞瑰寶。
賽馬
新疆的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塔吉克和維吾爾等民族,都喜愛賽馬,尤其是世代生長的天山、阿爾泰山草原上的哈薩克牧民,更是酷愛賽馬運動,其竟賽技藝之高超,令人嘆為觀止。近年來,賽馬又增添了許多新疆項目:障礙賽馬、越野賽馬、馬球、馬上射擊、劈剌、盛裝舞步賽,以及馬車駕馭賽等,十分驚險精彩。
叼羊
是新疆各兄弟民族群眾普遍喜愛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特別是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蒙古族的牧民群眾、更擅長這種獨特的馬上運動。叼羊是一種對抗性強、爭奪劇烈的運動。一般都在節(jié)慶或表演時進行。有分隊和不分隊兩種方式。主持人把一只割去頭的羊放在指定處。槍響后,甲乙兩隊共同向羊飛馳而去,先搶到羊的同隊隊員互相掩護,極力向終點奔馳,雙方騎手們施展各種技巧,圍追堵截,拼命搶奪。叼著羊先到達終點的為勝方。獲勝者按照當(dāng)?shù)氐牧?xí)俗,將羊當(dāng)場烤熟,請眾騎手共享,稱為“幸福肉”。
新疆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舞蹈熱情奔放,剛健,同時又細(xì)膩含蓄,伸展穩(wěn)定,以優(yōu)美挺拔見長,更以詼諧、爽朗明快、憨厚聞名中外,性格多樣化,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
“沙吾爾登”舞是流行于新疆蒙古族民間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舞蹈,“沙吾爾”蒙古語,指馬跑動時,馬頭上下不停地彈動的動作,“登”則是“托布秀爾”琴彈奏出的“登登”樂曲聲音。“沙吾爾登”舞是一種樂舞一體的舞蹈藝術(shù),在“托布秀爾”樂器的彈奏下,隨著不同節(jié)奏的樂曲,變換舞姿。“沙吾爾登”樂舞的特點是舞的走動幅度較小,腳下節(jié)奏緩慢,動作較少,而上身動作卻豐富多彩,舞姿翩躚,搖曳多姿,有如雄鷹抖羽,雁翔長空,還用雙腿踢踏,變換馬步,抖動雙肩,做出各種風(fēng)趣逗人的動作。
高空走繩
維吾爾語稱之為“達瓦孜”,它是維吾爾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活動之一。
現(xiàn)在的高空走繩,表演起來驚心動魄,已兼有體育和雜技的雙重特點。表演者手持長桿,不系保險帶,在嗩吶,羯鼓聲中表演走繩;做側(cè)身走繩、蒙眼走繩、倒立走繩、踩碟走繩、飛身跳繩等驚險動作。當(dāng)他走到繩索最高處,突然,他身子一歪,從高空倒栽,不禁使人“啊喲”一聲,大驚失色,嚇得趕緊閉上雙眼。待等再睜眼看時,表演者卻含笑繼續(xù)在繩上表演。原來是他施展絕招,故意制造一場虛驚!